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精准扶贫呼唤“城归”力量【长城时评】

    信息发布者:卢雁初
    2017-06-02 22:01:23    来源:长城网   转载

    在精准扶贫的号角声中,中国有很多这样的“80后”选择回归故土。昔日养育成长的贫瘠村庄,成为在外漂泊的游子的牵挂,而如今扶贫政策的种种利好让他们回到家乡。(5月24日中新社)

    城归,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,“80后”更是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,出生在农村、成长在农村,对农村具有与生俱来的情感,在城市打拼多年积累了知识、资金、技术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,因乡愁而归,因机遇而留。在精准扶贫的号角声中,“城归”有望成为可以仰仗的力量。

    从农村走出来的“80后”,大多以脱离土地为荣,梦想着在城市扎根,成为城市的一员,却遭遇了种种现实困难,与这座城市总有一种莫名的“疏离感”,即便落了脚、生了根,到最后发现未必是自己所梦寐以求的生活。到农村去,到基层去,到发展需要的地方去,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。

    越漂泊、越思乡,“宁为鸡头不当凤尾”,代表了大多数“城归族”的心理写照。“父母老了,孩子大了,回乡的心越来越强烈”,质朴和纯粹的想法总是不需过多修饰。思乡的情怀、漂泊的忧愁驱动着越来越多的“城归族”回归故土。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,“2016年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450万,约占农民工总数的2%”。有输出,有回流,才是人口流动的正常状态。谁来种地,靠谁来发展农村,离不开这群有知识、有抱负的群体。

    记得住乡愁,不独是城市居民的小资情调,更寄托了一代人的思乡情怀。前不久,武汉出台了20项政策鼓励“市民下乡、村民进城”,鼓励能人、企业家、知识分子、城镇居民下乡,本身就契合了人口流动的变化趋势。与市民下乡不同,农村成长的“80后”决心更大、信息更强、底气更足,本乡本土群众也更容易接受他们的回归。只要创业政策扶持宣传到位,看到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可能,相信会有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这一潮流。

    精准脱贫要下一番“绣花”功夫,扶持谁、谁来“绣”、如何“绣”,都是需要加以思索的问题。脱贫攻坚要行稳致远,锁定稳定持久的动力源泉是关键。从这个意义上而言,“城归”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(史扬帆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